钢铁、稀土及中美贸易:五种垄断掠夺中国

钢铁、稀土及中美贸易:五种垄断掠夺中国

  • 2014年02月26日 16:47
  • 来源:中国铁合金网

  • 0
  • 关键字:稀土
[导读]清华大学国际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鞠建东指出,中国钢铁行业近10多年来以超过20%的平均速度高速增长,1980年中国粗钢产量为世界总量的5.1%,2008年粗钢产量为世界总产量38%,达到5亿吨,2012年预计将达到7亿吨,稳居世界第一产钢国。与钢铁行业迅速扩张相伴随的,却是行业利
      开放新阶段,中国面临着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市场垄断、技术垄断、规则垄断、制度垄断与理论垄断,我国要通过市场创新、技术创新、规则创新、制度创新与理论创新,打破现有世界经济体系中的这种格局。
 
钢铁行业:市场垄断和技术垄断
      
清华大学国际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鞠建东指出,中国钢铁行业近10多年来以超过20%的平均速度高速增长,1980年中国粗钢产量为世界总量的5.1%,2008年粗钢产量为世界总产量38%,达到5亿吨,2012年预计将达到7亿吨,稳居世界第一产钢国。与钢铁行业迅速扩张相伴随的,却是行业利润率的低微。2010年,中国钢铁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3.5%,低于全国工业6%的平均利润率,也远低于世界钢铁行业10%的平均利润率。
 
中国钢铁行业的低利润率与进口铁矿石价格的飞速上涨有着密切关系。2008年中国铁矿石需求70%依赖于进口,主要从澳大利亚亚力拓公司、必和必拓公司、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三大矿山以及印度进口。铁矿石价格逐年上涨,2005年上涨71.5%,2006年上涨28.5%,2007年上涨65%,2008年上涨80%。2010年上涨30%,仅此一项,我们钢铁行业在2010年就需要多付300亿美元,而2010年全行业利润总额仅为136亿美元。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鞠建东指出,这和我国的市场结构有关。上游铁矿石基本由三大矿山垄断,而下游中国钢铁行业却惊人地分散且过度竞争。1998年,我国有177家钢铁企业,到2007年增长到315家。钢铁行业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高集中度行业,这是由这个行业规模递增的技术特征决定的。几乎所有的国家,包括印度、德国、日本、巴西、韩国在内,前三名厂商的市场份额都超过50%,而在我国,最大的3家钢铁企业的本国市场份额只有15%。除了西藏、新疆和青海外,每个省都至少有三家以上的钢铁企业。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过低,而且过度竞争,无法形成市场权力。钢铁生产的几乎所有利润都被国际铁矿石垄断公司所截取。
 
如果把上游的铁矿石垄断换成上游的技术垄断,在全球行业内的产业链垂直分工中,我国几乎每一个行业都与钢铁行业类似:上游技术由发达国家几家公司垄断,我国在下游过度竞争的制造行业生产,行业利润绝大部分都被上游发达国家垄断公司所获取。
 
稀土贸易:规则垄断和制度垄断
 
国际三大矿山对铁矿石市场的垄断使得上游资源企业获得高额利润,但在中国拥有资源优势的稀土贸易中,同样的逻辑却不适用。
 
鞠建东指出,上世纪80年代前,全球稀土产量主要是由美国提供,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的稀土生产迅速增加,从1990年的1.6万吨增加到2000年的7.3万吨,大概增加了4倍。相反,美国的稀土生产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迅速下降,并于2003年完全停止。俄国和印度等国家也不生产了。中国只有世界稀土储蓄量的不到50%,但是中国稀土产量2010年却达到世界总产量的97%。
 
但是,这样大的世界市场份额并没有给中国带来垄断利润。在2005年之前,世界稀土价格长期维持在超低水平。由我国各级政府支持的大、中、小企业纷纷进入这个行业,过度竞争。大规模的稀土开发给当地环境带来破坏。大量的小企业进入稀土市场,在短期利润的驱使下,进行掠夺性开发,使得整个行业生产率低下、稀土储蓄浪费严重。
 
为了保护环境和稀土资源,中国政府试图限制对稀土的掠夺性生产和出口。2005到2010年,中国政府稀土出口配额从65580吨降到30258吨,世界市场稀土价格上升。
 
2009年,美国、欧盟、墨西哥先后将中国对9种原材料的出口限制政策告上WTO。2012年1月30日,WTO最后裁定中国限制这9种原材料的出口违反了国际贸易规则。今年3月13日,欧盟、美国和日本又将中国17种稀土以及钨和钼的出口限制政策诉诸于WTO,6月27日,欧盟、美国和日本向WTO请求启动争端解决机制并成立专家组,解决与中国限制稀土等材料出口的争端。
 
和铁矿石市场不同,中国企业并没有在稀土生产上形成垄断地位,大量的中小企业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对稀土资源进行过度开发,对稀土生产限制收效甚微,而发达国家将中国的出口限制告上WTO,由发达国家主导的WTO规则和中国的国家利益并不一致。
 
美国对华出口:技术垄断和理论垄断
 
在中美贸易中,美国不仅利用自身的技术垄断地位,限制高技术产品对中国出口,而且,大量的美国经济学家还在理论上指责中国造成了中美贸易结构的失衡。
 
鞠建东指出,20年来,中美两国贸易总额以每年近20%的速率增长。根据中国海关数据的统计,2008年中国向美国出口商品价值2523亿美元,占中国当年全部出口的17.7%,同年中国从美国进口814亿美元,占当年全部进口的7.2%。虽然中国从美国进口商品总额在上升,但是中国从美国进口占中国总进口的比例却呈下降趋势。从1989年的9.7%,下降到2008年的7.2%。
 
根据比较优势原理,一国应更多地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而进口其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产品。研究表明,中国对美出口符合比较优势,但令人吃惊的是,美国在其具有较高比较优势的那些行业,对中国的出口反而比较少。进一步地,在美国相对中国生产力越高的行业,对中国的出口比起世界其他国家越少。美国对华出口存在严重的结构扭曲。
 
通过对6000多种产品进行排序,列出10种美国卖到中国最多的产品,结果发现,美国卖到中国的废钢占全世界的75%,美国卖到中国的废铝占到61%,美国的废品卖到中国占美国出口中国的10%。接下来是棉、大豆和农产品,还有飞机和电子零件。如果把美国国债的出口也考虑进来,美国国债出口占对华总出口额63%,美国对中国出口最多的是废铜烂铁,第二是国债,第三是农产品,然后是飞机和电子零件。美国的比较优势在其高科技产品,但美国在高技术行业对华出口太少了。
 
美国对华的出口结构扭曲源于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出口限制。早在冷战时期,美国就发起巴统组织以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军事禁运,中国位列其中;随后受朝鲜战争影响,巴统组织专门成立“中国委员会”,对中国实施比苏联和东欧更严厉的禁运政策,甚至连不属于巴统贸易管制范围内的207种物品,也不分级别对中国实施禁运。
 
美国还存在对中国的经济学理论垄断。在国际经济学界,在近年关于中美贸易失衡的争论中,几乎所有美国一流国际经济学家,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PaulKrugman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OlivierBlanchard和美联储主席BenBernanke,都一致地用在学术界屡遭质疑的简单理论模型指责中美贸易失衡是由于人民币汇率低估,而不提及中美贸易结构的扭曲。
 
  • [责任编辑:editer]

评论内容

请登录后评论!   登录   注册
请先登录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