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合金网:8月3日,2022《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12家钢企上榜。其中,新增3家企业,分别为杭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湖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德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让我们一睹他们的风采。
中国宝武——超亿吨宝武书写新篇章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首次挺进前50强,以营业收入150,730百万美元,排名第44位,较上一年跃升28位,继续位居全球钢铁企业首位。
2021年,步入“超亿吨”时代的宝武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老大”变“强大”的殷殷嘱托,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追求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切实践行央企使命担当。宝武深化整合融合,已形成了沿江(长江)沿海(海岸线)、沿路(丝绸之路)沿线(胡焕庸线)的“双弯弓搭箭”布局,并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加快做强做优做大。通过持续深化全面对标找差,着力追求极致效率,宝武不断提升价值创造能力,经营业绩创历史最优,基本实现宝武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的“亿万千百十”总体目标,顺利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尤为值得一提是,宝武坚持把绿色作为企业生命的“底色”,引领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宝武率先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发布低碳冶金路线图,成功发起成立全球低碳冶金创新联盟,碳中和行动方案正式出台,低碳冶金项目有力推进,低碳绿色综合材料解决方案应用不断扩展。与此同时,宝武努力“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在解决“卡脖子”问题、实现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强国重企、中流砥柱作用,产品助推“国之重器”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满足国家战略和支柱产业的材料需求。
今年初,宝武发布了迭代升级的战略,提出了新的公司定位、使命、愿景和2035远景目标,吹响了全面开启世界一流伟大企业建设新征程的奋进号角。当前,面对严峻复杂的钢铁市场形势,正式转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宝武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直面困难挑战、苦炼内功修为,不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以钢铁人特有的钢筋铁骨、坚强意志再创佳绩,续写中国钢铁工业新篇章,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鞍钢集团
8月3日,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揭晓,鞍钢集团第9次入围并以2021年594.48亿美元的营业收入排名榜单第217位,较上一年跃升183位,成为榜单中上升速度最快的企业,创历史最好排名。
《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是衡量全球大型公司实力的权威榜单。鞍钢集团再次成功上榜,并在提升速度和排名位置上均创历史纪录,凭借的是坚定不移走“改革+市场”发展之路,多项经营指标刷新历史、大幅度超过行业平均水平。
2021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鞍钢集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发展始终,实现“三个历史性突破”,“十四五”取得开门红,主要指标在央企和行业排名前列,营业收入、经营利润首次突破3000亿元、300亿元关口,鞍钢本钢重组顺利完成并完成债转股和混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如期完成,三项制度改革取得突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扎实推进,企业治理成效明显,“数字鞍钢”建设全面启动,外界对鞍钢集团良好预期大幅度提升,广大职工对鞍钢集团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入围世界500强是鞍钢集团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的体现,充分彰显了鞍钢集团的世界影响力。进入新时代,奋力“十四五”,鞍钢集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鞍钢“凤凰涅槃、浴火重生”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新鞍钢。今年上半年,鞍钢集团利润总额在全国钢铁行业排名第2位,首次获评2021年度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A级企业。面对严峻复杂的市场形势,鞍钢集团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直面困难挑战、苦练内功修为,做好形势研判,着力保供给、稳生产,控成本、挖潜力,拓市场、增效益,促改革、激活力,坚定不移向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目标迈进,为稳住经济大盘、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贡献鞍钢力量。
首钢集团
首钢集团以42090.3百万美元的营业收入列第328位,排名比上年提高83位。这是首钢集团自2011年首次进入世界500强榜单以来第十一次上榜。
2021年是首钢“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首钢集团紧扣打牢高质量发展基础工作主线,坚持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建设“两手抓、两不误”,创出集团经营业绩历史最好水平,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这一年,钢铁业持续做优做强,制造能力不断提升,产品结构持续优化,经营能力稳步提高,铁、钢、材产量创出历史新高,竞争优势不断厚植,为集团整体效益的提高提供了有力支撑,充分彰显了主业担当。
图片
这一年,园区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收官。首钢全力做好“三会两保障”,圆满完成服贸会、中国科幻大会等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涉奥工程全面投运。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首钢集团举全集团之力,确保“一赛场、一总部、四中心、多队伍”及园区的安全稳定运行,出色地保障了冬奥会赛事,从首钢园走出的参赛队伍在冬奥会上勇夺3金1银1铜。首钢滑雪大跳台惊艳世界,首钢园世人瞩目,充分展示了首钢老工业区转型发展的崭新形象。
这一年,深化产融结合,以产带融,以融促产,积极对接资本市场,多板块齐头并进,助力集团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首钢绿能作为国家首批9只公募REITs之一成功上市,对集团探索资产由重向轻转型路径,有效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证券化水平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据悉,2021年,新冠阴影依然笼罩全球,世界经济在疫情中艰难重启。但是,今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企业的营业收入总和约为37.8万亿美元,比上年大幅上涨19.2%,为该榜单有史以来最大的涨幅。进入排行榜的门槛(最低销售收入)也从240亿美元跃升至286亿美元。今年,中国共有145家公司上榜,大公司数量继续位居各国之首。
河钢集团
河钢以661.497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名列第189位,创榜单排名新高。这是河钢连续第14年上榜世界500强榜单,排名较上年上升11位。
河钢连续第14年上榜500强榜单,创榜单排名新高。
河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持续推进钢铁向材料、制造向服务转变,各项工作跃上新台阶。营业收入取得历史性突破,品牌价值创新高达到1286.58亿元,竞争力、影响力持续提升,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不断迈出新步伐。
立足技术升级新发展阶段,深度优化“两个结构”,释放区位调整后发优势,钢铁主业竞争力大幅提升。强化河钢股份运营管控职能,以客户结构调整推动产品升级,始终保持中国第一大家电用钢、第二大汽车用钢供应商,海洋工程、核电工程、建筑桥梁用钢领军企业地位。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建立协同创新机构,全球技术研发平台数量达到32家,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机器视觉、5G等前沿技术在关键场景应用的单点突破,唐钢新区、石钢新区及张宣科技高端零部件制造基地正在成长为引领行业发展方向的全工序全流程智能制造示范基地。
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板块正在成为河钢发展新的战略支撑。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工业技术服务等领域,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打造京津冀区域工业技术创新高地。加快融入数字经济浪潮,积极培育壮大数字经济,不断拓展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场景,以数字技术赋能钢铁产业发展。全面提升资源链接和配置能力,打造供应链金融创效增长极,工业平台业务量、创效额持续增长。
深度融入全球化进程,国际化领先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积极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了全产业链、全球化布局的海外事业发展格局,成为国际产能合作的先锋力量,连续五年蝉联我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钢铁企业。持续创造更多共享机遇,与浦项联合建设高端汽车面板项目,携手西门子加快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在更广阔舞台谱写合作共赢新篇章,进一步提升了中国钢铁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做好海外企业疫情防控和经营发展,在疫情极为严峻、环境极为复杂的情况下,实现了海外企业经营业绩稳步增长,海外板块经营业绩取得历史性突破。
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企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实现新突破。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率先发布低碳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制定低碳绿色发展实施路径及技术方案。积极推进构建绿色制造、绿色产业、绿色产品、绿色采购、绿色物流、绿色矿山“六位一体”的绿色发展总体布局,能源资源使用和循环利用效率持续提升,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成果持续不断,连续三年荣获我国环保科技领域最高奖,成为唯一获得2021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钢铁企业。布局氢能产业,启动全球首例富氢气体直接还原示范工程,打造可推广、可复制的“零碳”制氢与氢能产业发展协同互补的创新发展模式,为“双碳”目标实现贡献“河钢方案”。
江苏沙钢集团
沙钢以营业收入47072.2百万美元、利润2273.5百万美元的成绩连续第十四年入围世界500强榜单,位列第291位,较上年递进17位。
自2009年首次入围世界500强以来,沙钢牢固树立“进入世界500强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的理念,紧紧围绕“打造世界一流钢铁企业”战略目标,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智慧制造,持续创造和壮大竞争优势,不断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沙钢上下盯牢“效益、效率和人才”三大核心,紧紧围绕企业年度任务目标,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积极推进对标挖潜降本,切实抓好安全环保管控,优化提升产品结构质量,进一步推进数字化转型,全面激发生产、贸易、物流、投资、大数据等五大类主体发展活力,持续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2022年是沙钢实施“十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围绕打造世界一流钢铁集团总体发展目标和主业更专更精、非钢更好更强具体路径目标,沙钢坚持“效率、效益和人才”三大核心能力提升不动摇,努力营造一流环境、塑造一流队伍、锻造一流精品、创造一流业绩,使集团各板块、各企业在更加注重发展“能效”的新时代竞争中占得更多先机、获得更大优势、赢得更多尊重,为顺利实现集团“十五”规划目标、打造基业长青的“百年沙钢”集聚更多更强动能!
湖南钢铁集团
湖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首次进入榜单,公司以340.612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列榜单第421位,成为湖南省首家进入世界500强的本土企业。
湖南钢铁集团旗下的湘钢、涟钢、衡钢,均创建于1958年,60多年来谱写了湖南钢铁工业发端、发展、跨越的历史。
湖南钢铁集团现有资产总额1372亿元,下辖华菱钢铁(000932.SZ)、华菱线缆(001208.SZ)两家上市公司,一家与安赛乐米塔尔合资的汽车板公司和其他多家子公司。
湖南钢铁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单体宽厚板生产企业、亚洲最大的薄规格高强钢生产基地、国内第二大无缝钢管供应商、全球技术最先进的汽车板生产企业,以及世界第四大铁矿石供应商澳大利亚FMG公司的第二大股东。按2021年粗钢产量规模排名,在中国钢铁行业列第9位、全球钢铁企业第14位。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新高地,赓续红色血脉,擦亮湖南制造名片,2022年,湖南钢铁集团启动实施品牌创建工程,致力成为国家级、世界级湘字号品牌和全国一流冶金基地。
山钢集团
名列榜单第332位,较去年提升52个位次。这也是山钢集团继2020年首次上榜后,连续第三年上榜,两年跃升127个位次。
山钢集团注册资本111.93亿元,企业信用等级AAA,年营业收入超2200亿元,利润水平稳定在百亿级;粗钢产量突破3100万吨,居中国第7、全球第11;综合竞争力评级稳居中国钢铁企业A+(竞争力极强)行列。
重点发展“黑色金属采矿、冶炼及加工,钢铁贸易及服务,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及技术服务”三大主业,培育发展产业金融、产业园区开发运营、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
坚持“突出沿海、优化内陆,精品与规模并重”,聚焦钢铁产业转型升级,主要钢铁产品形成板带、型钢、特钢、建材等系列,畅销全国并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成功应用于港珠澳大桥、大兴国际机场、北京冬奥会场馆、北极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等重要工来源程。
明确锚定世界500强,年实际利润保持百亿级,转型成为高科技企业,努力实现转型升级走在全国国企前列。综合竞争力走在国内钢铁强企前列,深化改革走在省属企业前列,信息化建设水平走在国内钢铁行业前列。
建龙集团
排名攀升至363位,较2021年上升了68位。本年度共145家中国企业(含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地区)上榜。其中包括12家中国钢铁企业。
自去年首次进入世界500强之后,建龙集团继续稳扎稳打,生产经营业绩稳定增长。2021年集团控股公司,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474.63亿元。实现利润总额83.62亿元,上缴税金60.55亿元。
集团资产规模、行业地位、盈利能力,社会贡献度和影响力均实现新的突破。与此同时建龙集团通过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健全科研管理体系并与一批国内顶级的上下游伙伴共建科技创新生态圈,涌现出了诸多受到行业认可的科技创新成果。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建龙集团发布钢铁板块低碳发展路线图,提出了成为全球绿色低碳产品和服务的一流供应商、全球绿色低碳冶金技术的提供者和引领者两大目标。旨在推动集团减污降碳,推动行业低碳绿色发展。
未来建龙集团将坚定不移地向经营型企业、数智化企业、创新型企业、美好企业转型。以员工为中心,以客户为导向,以创新为引领。
狠抓降本增效、经营优化,资源保障、低碳发展等重点工作。推动企业向“建筑业综合服务商和高端工业用钢综合服务商”的战略目标不断迈进,为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杭州钢铁集团
杭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首次入围榜单,名列336位。
杭钢先后经历了三次创业,现已发展成为一家以钢铁智造、现代流通为战略优势产业,以节能环保、数字科技为战略新兴产业的“2+2”产业格局的大型现代企业集团。目前,杭钢集团共有全资及控股企业173家,其中一级全资及控股子公司36家,控股上市公司2家,分别为杭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集团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53.88亿元、利润40.10亿元。
节能环保
作为战略主攻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是杭钢集团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柱。致力于浙江省生态开发与环境治理,重点发挥“生态环保项目开发投资主体、生态环保产业孵化运营主体、生态环保综合服务主体”三大主体功能。
节能环保产业立足浙江省生态环保产业投融资运营主平台一个核心定位,采取平台功能任务与市场经营业务二元互动发展模式,践行“三大枢纽”战略,落实“政策性项目承接子平台、内外资源整合子平台、技术研发子平台、资本运作子平台”四大子平台建设,深度融合“数字科技,推动水务、大气、固废、生态、技术服务”五大产业板块突破发展,形成“12345”发展体系。
数字科技
作为战略主攻产业,数字科技产业是杭钢集团新旧动能转换的突破口、产业发展的新动能。以“数字基础构建者、数字应用开拓者、数字安全赋能者”为定位,聚焦数字新基建、数字应用、数字安全、数字治理等产业领域,打造浙江省内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高地、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新引擎。
数字科技产业板块重点推进“1+X”战略,以半山基地为核心载体,打造半山基地数字科技核心区,形成“一镇两园三区”发展格局;以平台和项目建设为抓手,运用新理念、新机制、新模式,不断拓展和丰富业务领域,延伸产业链条,逐步构建数字科技产业生态圈和X个开放生态系统;以数字经济软硬件为支撑,瞄准优势产业应用场景,赋能节能环保、钢铁智造、现代流通等产业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智慧职教、智能检测、新材料研发与应用等科技服务业务。
钢铁智造
作为战略支柱产业,钢铁智造产业是杭钢集团产业发展的“压舱石”,也是集团公司的特色产业。依托集团公司节能环保和数字科技两大板块技术优势,以宁波基地建设为重点,推进板块资源协同化、环境绿色化、产品高端化、生产运营智能化、产业结构链条化,推动板块由单一钢铁生产商向高端绿色智能钢铁综合服务商转型。
钢铁智造产业坚持“1234”发展思路——以钢铁制造为核心,以建设“四个宁钢”为重点,构建“未来工厂”新模式,打造一个钢铁智造高地;夯实科技创新、综合服务两大支撑平台;聚焦产业链上下游,着力拓展产品深加工、废钢循环利用、仓储物流三大延伸产业;全力提升“多元化、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四大发展水平,逐步形成集生产制造、深加工、废钢循环利用、仓储物流、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链式产业生态,推动钢铁智造板块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现代流通
作为战略优势产业,现代流通产业是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积极推动现有流通业务向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的智慧供应链集成服务商转型,为集团公司其他产业板块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现代流通产业坚持“122”发展战略,即打造“智慧供应链集成服务平台”一大平台,为上下游客户提供多环节、一体化、高效率、低成本的原材料采购、加工、分销、出口、物流、金融、信息等集成服务;强化与“数字科技”和“钢铁智造”协同,推动提质增效,打响杭钢集团现代流通品牌;构建“综合物流服务”和“供应链金融服务”两大支撑,并以产融结合的发展思路,以供应链金融服务为基础,以幸福资本、财务公司为主体,整合集团内部金融业务资源,打造产业金融服务体系。
- [责任编辑:Alakay]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