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消费大幅下滑态势得到抑制 亟需科技创新推动“内涵型”增长

钢材消费大幅下滑态势得到抑制 亟需科技创新推动“内涵型”增长

  • 2022年12月13日 11:23
  • 来源:中国铁合金网

  • 0
  • 关键字:钢材消费,科技创新
[导读]当前应尽快把“碳替减”纳入碳排放核算体系,各行业和各地区也要加快制定以碳排放“双控”为目标减碳与增长双赢的五年规划和远景规划。
中国铁合金网:
12月11日,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等机构联合召开“2022(第十一届)中国钢铁技术经济高端论坛”。论坛嘉宾指出,随着稳定经济增长政策落实落细,当前钢材消费量大幅下滑态势得到抑制,预计全年呈将小幅下降态势。展望明年,钢铁企业的分化可能会进一步体现,资源能源环境将制约钢铁行业发展。钢铁行业应当同步推进节能与降碳,优化钢铁布局,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鼓励短流程工艺,进行技术创新体系变革,加快向高质量低碳阶段演进,推动减碳与增长“双赢”。
 
钢企效益明年或将进一步分化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工业实现利润总额296.8亿元,同比大幅下降了92.7%。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利润总额降幅最大,行业整体进入了新一轮的下行周期,呈下游需求疲弱,生产成本高企,盈利水平大幅下滑的态势。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范铁军表示,随着稳定经济增长政策落实落细,助企纾困政策红利逐步释放,工业生产持续复苏,钢材消费大幅下滑态势得到抑制。从全年看,前期钢材消费下降量仍难以弥补,预计2022年全国钢材消费量将呈现小幅下降态势,但保持高位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10月底前超过5000亿元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发行完毕,叠加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应用,重大项目和基建投资增长按下“快进键”,有望带动钢材需求短期集中释放。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财务资产部副主任刁力表示,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是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手段,特别是许多在2022年启动的项目将结转到2023年继续施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保持较快增长。不过,目前钢铁行业正面临消费结构转型的趋势,新能源、数字经济、新基建等需求上升,但老基建需求呈下降趋势。而且消费钢材最多的房地产行业,虽然在“保交楼”、稳增长等政策支撑下市场信心有所恢复,但房地产行业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机械、汽车和造船等行业增幅也相对较小。
 
刁力分析,2023年我国钢铁行业运行仍面临较多的困难和挑战,钢铁行业的分化可能会进一步体现。尤其是资源能源环境将制约钢铁行业发展。一方面,由于国家对高碳排放生产的能耗约束政策,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投入大幅增加,环保设备运行成本居高不下,给钢铁企业降本增效和持续发展带来较大困难。另一方面,资源、能源产品价格高企,严重压缩了钢铁企业盈利空间。
 
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原主席张晓刚表示,为实现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依靠科技创新将“外延型”经济增长方式转为“内涵型”增长模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同时,需要加快推进钢铁企业卓越运营体系建设,通过加强成本体系管控,深度挖潜对标,精准靶向提效,激发钢铁企业经营活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加速向高质量低碳阶段演进
 
“中国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是落实碳减排的重要领域,未来将面临碳排放强度的‘相对约束’、碳排放总量的‘绝对约束’,以及严峻的 ‘碳经济’挑战。”范铁军在会上指出,从发展阶段看,钢铁行业正处于减量、加速重组、强化环保等三期叠加阶段,并向高质量低碳阶段演进。低碳发展是解决环境、能源和资源制约瓶颈,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关键体现和终极目标。
 
钢铁行业如何实现低碳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认为,我国钢铁工业应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着力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从具体路径分析:一是通过政策支持淘汰落后产能;二是加强信息化建设,运用数字化转型赋能;三是优化钢铁布局,鼓励短流程工艺;四是同步推进节能与降碳;五是用全生命周期理论研发产品;六是研究推进氢能新技术;七是进行技术创新体系变革。其中,推进新型结构材料和氢能应用,在助力我国钢铁行业增强产业链韧性、实现“双碳”目标中起到重要作用,应建立低成本、大规模、绿色经济氢体系。
 
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王新江强调,当前亟需进一步优化钢铁布局,鼓励短流程工艺。基于我国钢铁行业“双碳”目标实现路径和现有流程结构,应用短流程可减少75%的能源、90%的原料消耗、86%的空气污染、40%的用水、97%的采矿废弃物。
 
王新江建议,要进一步完善产品置换政策,加强废钢行业的规范管理,进一步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税收政策。同时,建立电炉短流程钢铁的准入标准,规范新厂和老厂改造,设立科技创新专项,推动电炉短流程绿色化智能化。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在论坛上提出了创新型“碳替减”的新概念,即运用低碳零碳和负碳技术,在获取相同产出的情况下,与原有的高碳基准生产方式相比,所减少或抵消的碳排放量,也可称为替代性减碳。
 
刘世锦建议,当前应尽快把“碳替减”纳入碳排放核算体系,各行业和各地区也要加快制定以碳排放“双控”为目标减碳与增长双赢的五年规划和远景规划。尤其是钢铁行业或钢铁企业集中的地区,在绿色转型中压力和挑战大,也具备诸多有利条件,可以先行先试,给出较大试错探索空间,取得成功经验后再向更大范围乃至全国推广。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责任编辑:kangmingfei]

评论内容

请登录后评论!   登录   注册
请先登录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