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通胀仍是下半年宏观政策的主要目标

抑制通胀仍是下半年宏观政策的主要目标

  • 2011年08月29日 10:41
  • 来源:

  • 0
  • 关键字:通货膨胀 宏观调控
[导读]

下半年的宏观调控政策应该如何调整?目前在国内仍然争论颇大,而国内外经济放缓的势头,更加剧了市场对宏观政策调整的预期。

支持放松的一方认为,政策过紧已经影响到实体经济。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25日表示,“与数月前相比,全球增长前景显著趋弱,我们将中国2011及2012年GDP增速预测分别进行下调,政府最早将于2011年末对政策进行放松,同时预计未来18个月里至多有一次加息。”而最坚定的支持者应该是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他认为,8月初以来,美股连续暴跌,是美国进入新一轮次债危机的警示信号,危机的规模会比上次大,新的危机正在逼近中国,不论从哪个方面讲,中国自去年以来的货币紧缩过程应该结束了。

但反对放松的一方同样言辞坚定。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8月25日指出,下一步将毫不放松加强价格管理,促进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他还称,中国价格总水平仍可能高位运行,全球流动性宽松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输入性通胀影响没有明显减弱;国内生产成本上涨压力依然存在,资源要素价格矛盾比较突出。

事实上,对于上述争议,在7月21日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国家主席胡锦涛已经给出了基调。他当时指出,坚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密切观察经济发展和物价上涨的走势。温家宝总理也指出,稳定物价总水平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宏观调控的取向不能变。

虽然在8月25日,央行公开市场发行30亿元3个月央票,较上周的70亿元减少40亿元,利率同上期持平于3.1618%;但同时公开市场中央票和正回购品种利率维持不变,使加息变得扑朔迷离。不过,央行不加息并不代表货币紧缩有所缓和。26日,央行将银行保证金存款纳入准备金上缴范围,并规定,银行保证金存款将分类、分步纳入准备金缴纳基数。其中四大行、交行和邮储自9月5日开始分三期实施,覆盖面依次为20%、60%、100%,11月5日实施全覆盖;其他银行自9月15日开始分6期实施,到明年2月14日完成全覆盖,覆盖面依次为15%、30%、45%、60%、80%、100%。经初步测算,此举相当于未来6个月缴存准备金约在9000亿元,相当于提高传统准备金率130BP,各时间点(每月11日左右)缴纳金额依次为1520亿元、3590亿元、830亿元、830亿元和2210亿元。此外,尚有消息称,央行上周已对部分过度以扩张承兑汇票以吸纳存款和逃避准备金要求的中型银行采取惩罚性措施。

有市场人士质疑,此举力度过猛,可能超过银行体系可承受能力。但在我们看来,这恰恰是紧缩货币政策基调未变的最新证据。

虽然很多分析人士认为8月CPI涨幅很可能低于上月的6.5%,但新涨价因素依然在不断涌现,同时对CPI形成较大影响的猪肉价格预计仍未见好转,商务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15日-21日当周,全国猪肉批发价格较前周上涨了0.1%。而即使猪肉价格被有效压制,但随之而来的鸡蛋、水产品等一茬接一茬的补涨,仍然会令CPI难以有效回落。换言之,通胀仍然是对下半年经济的最大威胁。

此外,楼市依然未有效“退烧”。7月份70个大中城市环比上升39个,同比涨幅4.5%,较上月4.4%略有上升,仅三亚出现下降,跌幅1.1%。而且在二三线城市限购风声持续不断的情况下,部分资金开始向更底层的县域地区转移,也显示市场投资资金仍然弹药充裕。再加上外围经济体,尤其是欧美风声鹤唳,虽然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最新讲话中未提QE3,但市场并未彻底解除担忧,这也对中国的宏调走向形成潜在制约。

对于反对人士的担忧,汇丰8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给出了较为乐观的估计,达到49.8,较7月份有了小幅回升,这可能预示着未来1-2个季度经济很可能触底反弹。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从一个月前中央高层的宏观定调,到现在央行推出相当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3次的政策调整,基本上粉碎了放松紧缩的预期,同时也显示,抑制通胀已经成为下半年难以动摇的首要政策目标。

  • [责任编辑:editor]

评论内容

请登录后评论!   登录   注册
请先登录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