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磷化工产业现环境隐患:龙门山系巨量磷石膏堆存违规

四川磷化工产业现环境隐患:龙门山系巨量磷石膏堆存违规

  • 2013年04月09日 08:56
  • 来源:

  • 0
  • 关键字:四川磷化工 磷石膏
[导读]
中国铁合金网讯:一堆32.9公顷,占地4.45公里的灰黑色的固体位于四川什邡洛水镇石亭江旁,离居民点仅有数百米。一旦起风,整个村庄被笼罩在灰蒙之下。
 
而这仅是冰山一角,整个四川龙门山脚下这样的灰黑色固体堆非常常见。
 
据了解,该种灰黑色固体为磷石膏,属于磷肥生产的副产品,每生产1吨湿法磷酸约排出5吨磷石膏。巨量磷石膏的堆存除占用大面积土地外,还可带来粉尘污染、滑坡、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
 
作为中国的第四大磷矿石产区,四川省的磷矿总产量占中国磷矿石总产量的1/10 ,自然磷石膏这种附属品也“泛滥成灾”。
 
根据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四川多家化工企业存在违规堆放危险固废磷石膏情况。负责此次调研工作的郎希宇对本报记者表示,“所有监测的磷石膏渣的浸出液都含有氟化物、重金属等有害化学物质,而所有属于危险固体废物的渣堆的处置和管理都不符合国家标准。”
 
4月6日,四川省德阳什邡市、绵竹市政府新闻办分别发表声明称,磷石膏污染为历史遗留问题,两地正积极支持企业加快磷石膏综合利用,并确保民众饮水安全。
 
磷化工隐患
 
四川龙门山一直是四川省的“富矿”带,现有磷矿石地质储量11亿吨,其中工业储量2.2147亿吨。
 
据本报记者获得的非公开材料显示,上世纪60年代初国家就开始在龙门山磷矿资源勘探和开采。5·12地震前,龙门山中段磷矿开采规模已达到500万吨/年,相应的磷化工企业在龙门山与成都平原过渡地带更是星罗棋布,从业人员3万余人。
 
龙门山磷矿区和磷化工企业主要分布在什邡、绵竹和安县,并以此形成从开采——运输——化工的资源链条型的产业集群。
 
虽然“5·12”地震一度给这个行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不过在四川省政府支持下,受创的产能很快得到了恢复。
 
据了解,2010年四川省磷肥产量95.4万吨(折纯),同比增长69.94%,其中磷铵实物量192.5万吨,同比增长46.45%。2011年四川共有磷肥生产厂家37家,共生产磷肥91万吨(折纯),产量位居全国第四。
 
而四川磷肥行业的蓬勃发展也给当地留下了一大堆的磷石膏。
 
为了摸清楚现在四川的现状以及引起全国对磷石膏污染的关注,朗希宇和他的团队以磷肥生产大省四川为考察对象,历时接近一年对当地磷石膏进行了抽样化验。
 
根据郎提供的检测结果显示,所有九个样本均含砷、镉、铬、汞等有害重金属,而来自龙蟒集团、四川宏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及蓥峰实业有限公司的四个样品因浸出液中无机氟化物含量超过鉴别限值(100mg/L)。比照中国环保部颁布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均属于危险废物。
 
不过,郎希宇也表示,“现在并无法从现在的情况推测它对地下水和土壤是否受到了污染。”
 
目前郎希宇已经向德阳、绵竹和什邡申请环境信息公开。按照规定,公开的信息将会在15个工作日内得到。
 
值得强调的是这些磷石膏已经堆放了数年,以宏达集团的磷石膏为例,从1993年便开始堆放,由于日积月累的磷石膏也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居住在绵竹市白衣村的村民赵幺和两个邻居的家离渣堆最近,受的影响也最大。在一年多前,三家人每天开着凑钱贷款买来的挖掘机,把这些磷石膏一铲一铲挖起,一车一车运走。
 
赵幺表示,每天最多能运20车。按他估计,也许十年可以搬空这座大山。
 
治理难题
 
“2010年中国产生的磷石膏就高达6900万吨,到2011年末,中国磷石膏累积堆存量达到3亿吨,由此侵占的土地面积可达到8750公顷,损失的土地几乎将近18亿元。”环保部固体废物管理中心的何艺博士表示。
 
如果按照总量3亿吨,13亿人口换算,那么每个中国人背负着200多公斤废渣。
 
对于四川的情况,郎希宇认为,“当地政府应该立刻采取行动,对于涉及到的全部磷石膏渣场和涉事企业进行调查整顿,并妥善处置问题磷石膏。”
 
事实上,本报记者了解到四川德阳市已在2012年决定推动运用多种手段利用和消化磷石膏,发展循环经济。
 
什邡、绵竹两市政府在6日的声明中亦表示,已经对磷化工行业采取了一定的限制措施,包括“限期关闭”、“限期治理”、“限产”,以及鼓励企业对磷石膏“综合利用”等。
 
宏达集团总工杨守明对本报记者称,宏达成立了专门的小组对磷石膏进行了处理,这是一个循环经济项目,投资了几千万。
 
杨守明称,2012年,宏达修建了年处理量为20万吨的磷石膏的工厂,争取在“十二五”期间控制增量,并逐步处理“存货”。而且在此之前,公司就已经开展了大量的治理工作,也对地下水进行了监测。
 
不过,“尽管磷石膏可以转化为生产建材的附属材料,但是由于转化的经济效益并不高,所以转化得始终较慢。”杨守明说。
 
而郎希宇则称,“按照我的观察,从山上传到处理厂的传送带都是断掉的,没有看到动工迹象。”
 
  • [责任编辑:editor]

评论内容

请登录后评论!   登录   注册
请先登录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