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合金网:11月18日-20日,2025(第十六届)黑色产业链大会暨首届金属矿产与航运产业协同创新大会在厦门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冶金行业分会和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福建省港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福建省罗屿港口开发有限公司、福建可门港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协办。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冶金行业分会会长李毅仁发表视频致辞;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冶金行业分会副会长苏长永出席会议并做主题演讲;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高波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航运物流等产业链上下游的130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李毅仁在致辞中指出,明年是我国“十五五”的开局之年,国家有关政策持续强化战略矿产资源安全保障,力求构建稳固、多元、高效的矿产资源供应体系。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越来越多的金属矿山产品已列入到战略矿产资源管理。各国也在谋求各自利益最大化,扩大对金属资源的管控。我国金属产业链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我们需要把握机遇和条件,从矿产资源开发到金属生产端涉及到各个环节,加强交流与合作,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可持续发展与安全保障。推动上游矿山、中游航运与下游制造等产业链各环节的深度融合,推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共建创新生态,打造资源网、运输链、用户端合作共赢的理想局面。
李毅仁指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交通强国,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巩固提升矿业、冶金、船舶等产业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这为黑色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以及金属矿产与航运产业协同创新转变了方向,更是提供了新的机遇。金属产业链供应链要坚定走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协同创新发展道路,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加快“绿色转型”,通过产业链协同实现节能减排,推动全产业的绿色发展。深化“创新融合”,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打破固有产业边界,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价值最大化。
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蔡莹彬在致辞中表示,面对全球产业变革的浪潮与国内“十五五”规划的新要求,唯有紧扣产业协同、资源整合、技术创新三大核心,才能在变局中开辟行业、产业的新格局。基于此,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发力,一是升级开放共赢的服务生态,二是提升全球资源的整合能力,三是携手推进技术的赋能与绿色的发展。
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梅萱在致辞中介绍了三钢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具体实践,并表示三钢将持续发挥钢铁主业优势,在绿色制造、智能升级、产品创新等领域持续深耕,为行业进步贡献智慧与力量。
高波在致辞中指出,铁矿石作为全球重要的工业原料,作为钢铁工业的基础原料,其供应链的稳定和效率不光关乎到我们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关乎到全球经济的发展。当前继续深化国际合作,推动全球标准的对接,优化行业协同,是应对未来挑战的必然选择。他介绍了钢联近几年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为整个行业提供更智能的决策支撑的有益尝试和主要成果,并指出在目前不确定的市场环境当中,数据支撑和智能化的决策在未来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苏长永在主题演讲中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在多重挑战中艰难而行,地缘政治冲突、国际贸易摩擦频发,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冲击了全球经贸秩序,中国和中国钢铁正以自身高质量发展应对这种不确定性,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注入正能量。他介绍了今年以来钢铁行业的运行情况并结合历史分析了“十五五”行业面临的情况。他指出,从2021年到现在,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社会钢铁消费总量增长态势已经发生了一些本质性的变化。这个阶段的特点是钢产量达峰,到了稳定发展阶段,这也是接下来预测“十五五”甚至以后更长阶段发展的基础之一。
苏长永结合《钢铁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指出,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支柱产业,是关乎工业稳增长、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领域,但钢铁行业供给总量过大,有效需求不足,供需失衡是影响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主要矛盾。
针对未来的发展形势,苏长永指出,当前需求下降、外部的绿色低碳发展和极不稳定的外部地缘政治环境,会对钢铁产品出口、原材料进口和对外投资产生影响。这三条构成了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发展的一个重大的外部的考量因素。他同时指出,未来钢铁行业可能呈现出“六个更加”,即更加高端、更加智能、更加绿色、更加高效、更优结构、更好治理。他结合当前行业产品、技术、装备、研发、智能化、国际化、绿色发展等具体领域进行了一一剖析,并强调中国的钢铁能够让世界更加美好。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在演讲中剖析了在复杂国际环境下,经济政策的走向与市场蕴含的机遇。
中国矿产资源研究院市场研究与对外合作部副总经理王奕琳在报告中紧扣“新周期、新动能、新平衡”的脉络,清晰梳理了战略性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与未来趋势,描绘了一幅详实的战略性矿产全景路线图。
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总工程师雷平喜在主题演讲中指出,当前海外资源供应链风险正在逐渐加剧,资源安全的风险很高。到2050年我国新能源新、材料矿产消费的价值将会超过传统矿产,包括锂、稀土会超过钢铁、煤炭等传统矿产。他指出,从主要任务来看,“十五五”矿业发展主要任务有九个方面:一是优化矿产资源勘察开发的发展格局。二是深入推进找矿增促。三是促进矿产资源的稳产上产,四是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五是促进跨越绿色转型发展。六是发展矿业新质生产力。七是加强矿产资源储备和应急体系的建设。第八是深化全球矿产资源合作。第九是深化矿产资源的管理的改革。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冶金行业分会会议部副主任(主持工作)宋赞主持了上午会议。
19日同时举行了三场平行会议。在2025(第十六届)黑色产业链大会上,力拓集团西芒杜铁矿技术总监吕情恒介绍了西芒杜铁矿的开发与产品;中国宝武钢铁集团中央研究院技术总监、首席研究员刘颖昊就绿色低碳铁素供应链建设作了主题演讲;山东钢铁集团永锋临港有限公司高级顾问秦丙申就信息化时代下钢厂智能化转型方向作了主题演讲;南非矿产委员会首席经济师邦加尼·莫塔讲解了非洲矿业投资环境及机遇;嘉吉金属战略客户部业务负责人汪心宇在主题演讲中分析了黑色产业风险管理实践;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铁矿石分析师朱克东分享了Mysteel2025铁矿石年报。会议还举办了混选产品与产业协同主题圆桌讨论。
在2025有色金属矿产业发展会议上,中国金属矿业经济研究院(五矿产业金融研究院)首席专家左更分析了全球关键矿产资源格局与矿业投资风险;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研究员陈从喜讲解了海外铜精矿供应分析与展望;甘肃厂坝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副经理肖斌分析了铅锌矿供应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在有色金属矿市场展望环节,三位行业专家围绕2026年铅锌矿、硫酸和铜精矿市场的供需形势做了主题演讲。
在同期举行的2025第三届国际干散货航运市场专题会议上,6位演讲嘉宾分别就国际干散货航运供需格局和航运市场分析与展望做了报告。
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 [责任编辑:Alakay]



收藏
打印
信息快递
行业报告
期刊杂志
企业名录
短信彩信
数据定制
会议服务
广告服务
贸易撮合
企业网站建设















在线询价
联系方式
评论内容